我公司舉辦劉淑芳河北梆子文藝演出
2014/8/16 9:10:56點擊:
初次見到劉淑芳老人,是不久前在本報組織的“記住滄州的鄉愁”老照片有獎征集活動中。75歲的她一個人來到報社,帶來了當年毛主席接見她們幾個小演員的老照片。那是一張塑封過的1958年8月13日《天津日報》的剪報,照片中的右面第一人就是劉淑芳。說起這張老照片(見上圖),劉淑芳至今仍是激動萬分。
幾天后,記者在市梆子團家屬院,又一次見到了劉淑芳。寬敞舒適的大客廳里懸掛著劉淑芳和老伴早年的劇照。老兩口兒是梨園同行,早年都工作在天津市梆子劇院,劉淑芳唱青衣,老伴唱武花臉,二人因戲生情,結為“梨園夫妻”。后來,劉淑芳便隨原籍滄州的老伴一起調到了滄州。
劉淑芳拿出一摞當年的劇照,滿滿地放了一桌子。記者看到,里面有河北梆子經典劇目《三娘教子》《大登殿》《斷橋》等劇目中她扮演的三娘、王寶釧、白娘子等女主角。她給記者一一介紹,眼神里滿是自豪。至今,劉淑芳還經常接到演出邀請,每月要演出十來場。
劉淑芳出生于天津市區的一個梨園世家,祖父和父親都是津門某戲班子里的琴師,每天跟著爺爺去天津南市的中華茶園看戲,是她最早的幼年記憶與舞臺啟蒙。1955年,年僅16歲的劉淑芳考入了著名的天津小百花劇團,畢業后分配到天津梆子劇院,從此開始了自己一生的“女一號”生涯。
談起當年受到毛主席接見的事,劉淑芳興奮異常,她說那是自己“畢生演藝生涯的輝煌”。1958年夏,19歲的劉淑芳還在天津小百花劇團。一天晚飯后,劇團領導召集演員們開了一個會,說晚上由市長帶隊,一起去干部俱樂部演出,并叮囑大家每個人都要認認真真地演。
當晚演的是《三娘教子》和《喜榮歸》。演出結束時,大幕拉開,下面觀眾席的燈突然亮了,演員們在臺上這才看見——臺下正中間位置,有一個高高大大的人,一邊鼓著掌,一邊向她們這邊看。啊,那不是毛主席嗎!一聽說真是毛主席,臺上臺下人都興奮起來。毛主席的兩邊還有劉少奇、周恩來、朱德、賀龍等。劉淑芳記得清清楚楚,跟毛主席握手時,她說感覺到毛主席的手很厚、很熱,毛主席還用濃重的湖南口音問她演的什么角色,劉淑芳回答說:“《三娘教子》里的三娘就是我演的!泵飨Q贊說:“好,很好嘛!”然后又跟旁邊的演員們一一握手……“當時,大家挨著班地跟毛主席握手,誰都不肯離開。最后,團長讓演員們去卸妝、吃夜宵,然后再到大廳里集合。來到大廳后,有會跳交誼舞的演員,便陪著毛主席等領導跳舞。劉淑芳不會跳,便坐在一邊看。
劉淑芳告訴記者,她在第二年的夏天,又一次見到了毛主席,還是由市長帶領,這次小百花劇團去的是北戴河。這一次演出的劇目是武戲《虹橋贈珠》,劇情是凌波仙子與書生的戀愛故事,劉淑芳在劇中扮演蚌女。這一次,劉淑芳又從臺上看到了坐在觀眾席里的毛主席,但沒能第二次跟毛主席握手。
1990年,劉淑芳退休了。她利用自己的號召力,組建了一支河北梆子歌舞演唱隊,參加者都是梆子劇團的退休演員。他們常串縣下鄉,走南闖北,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,很受觀眾歡迎。每唱到《秦雪梅吊孝》或《諸葛亮吊孝》這兩出戲時,演員們都淚流滿面,演得非常投入。身為老演員,還有國家二級演員的職稱,舞臺生涯幾十年,劉淑芳覺得參加這種演出也很有價值。她說:“過去我是專業演員,都是在劇院里唱,F在退休了,我要把梆子唱到百姓家門口去,這是老百姓的需要,也體現了傳統戲曲在人民群眾中扎根很深,這也是傳統戲曲的價值體現!
如今,劉淑芳老人每天早上都去人民公園鍛煉,喊喊嗓子,唱上幾句,隨便來一個“鷂子翻身”,再踢上幾腿,一舉一動都令年輕人驚嘆。她說,只要是心態好,身體好,就是幸福。到如今這個年紀,老有所好,老有所樂,老有所為,才是最重要的。
幾天后,記者在市梆子團家屬院,又一次見到了劉淑芳。寬敞舒適的大客廳里懸掛著劉淑芳和老伴早年的劇照。老兩口兒是梨園同行,早年都工作在天津市梆子劇院,劉淑芳唱青衣,老伴唱武花臉,二人因戲生情,結為“梨園夫妻”。后來,劉淑芳便隨原籍滄州的老伴一起調到了滄州。
劉淑芳拿出一摞當年的劇照,滿滿地放了一桌子。記者看到,里面有河北梆子經典劇目《三娘教子》《大登殿》《斷橋》等劇目中她扮演的三娘、王寶釧、白娘子等女主角。她給記者一一介紹,眼神里滿是自豪。至今,劉淑芳還經常接到演出邀請,每月要演出十來場。
劉淑芳出生于天津市區的一個梨園世家,祖父和父親都是津門某戲班子里的琴師,每天跟著爺爺去天津南市的中華茶園看戲,是她最早的幼年記憶與舞臺啟蒙。1955年,年僅16歲的劉淑芳考入了著名的天津小百花劇團,畢業后分配到天津梆子劇院,從此開始了自己一生的“女一號”生涯。
談起當年受到毛主席接見的事,劉淑芳興奮異常,她說那是自己“畢生演藝生涯的輝煌”。1958年夏,19歲的劉淑芳還在天津小百花劇團。一天晚飯后,劇團領導召集演員們開了一個會,說晚上由市長帶隊,一起去干部俱樂部演出,并叮囑大家每個人都要認認真真地演。
當晚演的是《三娘教子》和《喜榮歸》。演出結束時,大幕拉開,下面觀眾席的燈突然亮了,演員們在臺上這才看見——臺下正中間位置,有一個高高大大的人,一邊鼓著掌,一邊向她們這邊看。啊,那不是毛主席嗎!一聽說真是毛主席,臺上臺下人都興奮起來。毛主席的兩邊還有劉少奇、周恩來、朱德、賀龍等。劉淑芳記得清清楚楚,跟毛主席握手時,她說感覺到毛主席的手很厚、很熱,毛主席還用濃重的湖南口音問她演的什么角色,劉淑芳回答說:“《三娘教子》里的三娘就是我演的!泵飨Q贊說:“好,很好嘛!”然后又跟旁邊的演員們一一握手……“當時,大家挨著班地跟毛主席握手,誰都不肯離開。最后,團長讓演員們去卸妝、吃夜宵,然后再到大廳里集合。來到大廳后,有會跳交誼舞的演員,便陪著毛主席等領導跳舞。劉淑芳不會跳,便坐在一邊看。
劉淑芳告訴記者,她在第二年的夏天,又一次見到了毛主席,還是由市長帶領,這次小百花劇團去的是北戴河。這一次演出的劇目是武戲《虹橋贈珠》,劇情是凌波仙子與書生的戀愛故事,劉淑芳在劇中扮演蚌女。這一次,劉淑芳又從臺上看到了坐在觀眾席里的毛主席,但沒能第二次跟毛主席握手。
1990年,劉淑芳退休了。她利用自己的號召力,組建了一支河北梆子歌舞演唱隊,參加者都是梆子劇團的退休演員。他們常串縣下鄉,走南闖北,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,很受觀眾歡迎。每唱到《秦雪梅吊孝》或《諸葛亮吊孝》這兩出戲時,演員們都淚流滿面,演得非常投入。身為老演員,還有國家二級演員的職稱,舞臺生涯幾十年,劉淑芳覺得參加這種演出也很有價值。她說:“過去我是專業演員,都是在劇院里唱,F在退休了,我要把梆子唱到百姓家門口去,這是老百姓的需要,也體現了傳統戲曲在人民群眾中扎根很深,這也是傳統戲曲的價值體現!
如今,劉淑芳老人每天早上都去人民公園鍛煉,喊喊嗓子,唱上幾句,隨便來一個“鷂子翻身”,再踢上幾腿,一舉一動都令年輕人驚嘆。她說,只要是心態好,身體好,就是幸福。到如今這個年紀,老有所好,老有所樂,老有所為,才是最重要的。
- 上一篇:講述華泰海泡石電纜管有限公司的巖雕精神 2014/8/16
- 下一篇:重啟海泡石管聯動煤價不會大幅波動 2014/8/15